526029_527470807272807_1794087250_n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上禮拜,在課堂上所討論的問題?因為好友與自己有所謂的嫌隙,你是否會選擇繼續相信呢?在討論的過程中,一方討論的基礎,是站在感性的立場;而立一方則是理性的代表。當然本人是走感性路線的,所以心中秉持著別人犯錯,必須要選擇原諒,就不計前嫌的忘記吧,因為永遠也無法知道誰會是生命中的貴人。換句話說,瞎子摸象的時候怎麼可以只摸大象的腳!!在基礎論點不同下,站在理性論點的組別,提出了職場並沒有所謂的朋友可言。不禁讓人深思,職場真的沒有朋友可以相信的嗎?或者是沒人是可以掏心掏肺的嗎?

    紐約時報暢銷書<你的桶子有多滿>的作者雷斯,在其新作<人生一定要有的八個朋友>,便提出這項議題,並且透過嚴謹的研究調查,也就是蓋洛普機構裡高達500萬訪談資料庫的研究數據。進而支持此新觀點。雷斯在書中提到,在工作中有好朋友的人,投入工作的熱情是一般人高出七倍,也比較少發生意外、樂於服務顧客與人分享新點子、從事創新。另外他也提到職場友誼,是有助於改善員工對工作滿足感與成就感。雷斯透過個體的友誼品質,並可以預測個體的幸福指數與生活滿意度。更厲害的來了,有此可以推斷出個體的身體健康情形與壽命。看到這裡不禁的對作者,興起一股仰慕之意,有一種站在理性及感性的考量下才發展出的研究。正所謂人為群居動物,事實上並不能單獨生存著。但看到這裡,腦海中還是有些熟悉的電影情節,像是「事實上我很獨立,所以我不需要朋友,更不需要去相信誰」之類的。過去有不少的企業,是非常不鼓勵職場友誼或是辦公室戀情,認為這是不妥的而且無法公事公辦。因此,雷斯便提出有無職場摯友會是判斷員工快樂與生產力指數的有利指標。那如果我們將所謂的「朋友」,而轉變成「職場盟友」咧?大家是否會多認同一些呢?

    所謂的盟友,並是有利益關係,隨著雙方職位的變化,利益關係肯定會變。若是換成這種方式來表示職場友誼的話,我想大部分的人會點頭以及同意這段關係,並且有種這就是人生的想法。由於雷斯提出了這樣的研究結果,完全顛覆了傳統對於職場友誼的觀念。他將職場友誼視為一種正面力量,跳脫出商人的枷鎖,並認為員工在職場擁有好友誼的話,遠比那些在職場沒好友的人,更樂在工作與敬業。談到這裡,我們不禁回想起本身的經驗,雖然還是學生,但有時在合作時,難免會有團隊組員做了你個人不喜歡的事情,例如意見不合、難以溝通、或是做事風格不一樣。也許會有人說,還好我的人生到目前為止都算幸運,所以我壓根的沒碰過這種不誠信的人。但換個角度想,在職場上我們是無法選擇自己的TEAM MEMBER。當主管指定你必須跟誰合作,即使是討厭的同事,甚至到曾經讓你相信過,但摧毀信任的人,我們都必須要耐住自己的性子,然後攜手合作的完成,雖然回家有可能會爆走跟大翻桌子。唯一能調整的,只有自己的態度與做事方式。所以,我們就接受吧!多一個敵人,不如多一個朋友,本宮認為秉持著相信的信念,也許真的會碰到不值得你信任的人,那這時也只能當作一種磨練身心的情境,讓自己昇華吧!

 

 

 

 

 

 

 

參考資料:

《人生一定要有的8個朋友》–友誼,讓你職場無往不利!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p=1113

嗨!!歡迎來到:職場友誼--8月份天下雜誌封面故事

http://crazy.molerat.net/cmsb/uncover/reading.php?filename=96101345413.do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M5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