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的哲人說:「逝去的時間,多麼像流去的江水。」
西方的哲人說:「時間既是一個常數,也是一個變數,他給人的是常數,但人給他的掌握就是一個變數。善於利用時間的人,比不善於利用時間的人,從時間那兒得到的內涵就會更多。」

時間管理術         

  

  何謂「時間管理」?其實說穿了就是「自我管理」,特別管理自己的時間,做好完善的規劃,進而了解如何善加利用時間,提升自己的效率。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時間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資源,除非善加管理,否則一事無成」。在過去四年的大學生活中發現許多的學習困擾來自於不好的時間規劃與管理,生活混亂沒有秩序,影響了學習的成效。常常抱怨自己時間不夠的人,其實不是因為有處理不完的事情,而是因為缺乏有效的時間分配和規劃。回想起過去的學生生活,發現自己經常把寶貴得時間花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面。作業遲交、考試沒準備好,碰到這樣的狀況都會給自己一個自認為很合理的理由,與其好好反省自己沒有好好規劃時間,往往都會歸罪於時間的不足。

 

  要做好時間的管理之前,必須先了解自己的做事習慣與行為模式。有些人不會好好規畫,做事比較隨性;有些人則是有做好時間的安排,式著去規劃自己的時間,然而所做的規劃不切實際;亦有一些人做好了切乎實際的時間規劃,但卻往往無法照著規劃走。在天下雜誌第445期「管理時間五大法則」文中提到了能夠幫助我們做好時間的管理的五大法則:

 

  1. 「分辨緊急和重要」
  2. 「管理被打擾」
  3. 「在同一空間和時間盡量做愈多事愈好」
  4. 「記錄、管理、整合時間」
  5. 「重要事項設凍結點」

 

  「分辨緊急和重要」指的是說許多人會覺得自己生活忙碌,但往往都花很多時在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上。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可以用「緊急程度」和「重要性」來分類,但是在不同的排列組合下,事情處理的先後順序也應該做最好的調整,最好能夠訂出一套自己的工作進度表,依照上面的進度來分配每天的時間。「管理被打擾」特別指的是在生活中我們需要預留一個「被打擾」的時間,讓其他人知道在什麼樣的時間適合來找我們談事情。公司中主管每天都需要「被打擾」的時間,讓部屬能夠運用不同的方式與你互動和處理事情。「在同一空間和時間盡量做愈多事愈好」針對的是處理事情的效率,在同一個地點能夠完成的大小事情盡量在時間內完成,這不單能夠省下許多移動的時間,也能明確掌握在那段時間內要處理多少事,將時間妥善分配運用。「記錄、管理、整合時間」是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每天的時間都用在什麼地方,有了這樣的能力,在時間安排和規劃上便能更加完善。最後一點是「重要事項設凍結點」,指的是說我們需要依事情的輕重緩急,來訂定標準並且設下最後的期限。文中提到「一百分的決策,但時機延誤,比不上八十分的決策,但及時決斷」,表示說面對決策時要設立凍結點,替自己訂定最後的期限,一旦做了決定,這樣的決策不可再被推翻。

 

  讀完了這篇時間管理的文章後,發現自己在很多地方還需要加強,仍努力學習好時間的規劃以提升自己處理事情的效率。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會感覺到時間不足完全都是因為自己沒有良善的管理和安排。








管理時間五大法則----------天下雜誌 445期

神奇的工作效率倍增法,博恩崔西教你時間管理----------Care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M5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