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    

  今年暑假(2012.07~08)有機會到中國大陸進行企業實習,該企業為東莞台商集結所成立的建設公司,因應我為管理學院的學生,進而分配到「行政管理部」與「行銷企劃部」。

  在實習的期間,正逢該公司建案接近完工,正準備開始設置新的「銷售中心」的時候,銷售中心包含展示該建案的介紹,以及會在大樓開設某些樓層裝修成「樣品房」(台灣稱「樣品屋」)。因為開始銷售的日子在即,故該企業各部門每週都緊鑼密鼓的進行跨部門的會議,期望能如期完成。而我所在的行銷企劃部,正是必須作為全權負責處理與協調各部門一系列的設計、施工、裝修與接洽其他行銷配合的單位(如:委外動畫公司、廣告公司、廣告媒體、活動公司等)。由於正處於業務量繁重,我也剛好都能夠參與這一系列的會議之中。經過幾次下來,我發現幾個有趣的故事。

電機部門需負責處理冷氣空調、管線與電機相關的任務。該部門人員藉由純熟的功法順利的將許多機台與空調,安裝至天花板與相關的位置當中。但當行銷部門與工務部門(電機部門的主管單位)一同進行確認施工進度時,卻赫然發現空調出風口明顯且突兀的出現在天花板,經過幾番確認後,原來電機人員認為把設備安裝在預定的位置並使之正常運作即可。而在主管部門與行銷部門則認為,格格不入的裝設造成體驗差的狀況。 

設計部門委外由台灣赫赫有名的設計師進行設計,設計師為追求整體銷售中心與樣本屋的一致性,並配合綠建築與舒適的辦公環境(該大樓為辦公大樓),考量採光與整體設計感,將樣本屋呈現休閒且舒適的裝潢。

但在跨部門會議時,行銷部門的主管則提出過於休閒風格與一致性,無法將不同產品做區隔(因為有單樓層與樓中樓型的辦公空間),對於未來銷售介紹時,會造成客戶只能有興趣其一的產品,卻可能忽略另外一種。設計師則認為設計的一致性,會帶給客戶不同於以往的新感受,絕對是有助於銷售與差異化。在幾次會議的激烈討論之中,行銷部認為設計師無法滿足銷售需求,而設計師則認為不尊重設計專業,或者乾脆另起他人進行設計,雙方戶持己見的僵持局面。

  就我實習生門外漢的客觀而言,確實裝潢非常有質感。而對於行銷部門的要求,也是經由考察許多同行其他建案的裝潢,而所提出的建議,且有許多資料作為支持。 

Conflict photo  

  設計師對於自己的專業具備十足的信心,更是在業界享負盛名,獲得台灣與上海連續多年設計創新與綠建築第一名;電機部門在專業領域上無庸置疑,由於該建案為超高層建築,故在電機設置上複雜且難度高,但卻得到同行的高度讚嘆與欽佩,甚至得到國際級美國建築認證;行銷企劃部門向來在做任何決策時,都會有完善的調查報告與精確的實證,過去行銷企劃部門在東莞市定價策略最貴,但卻依然銷售第一的亮眼佳績。

讓我實際體驗的這些「故事」,帶給我許多反思與震撼。

  從客觀外在角度觀之,各部門的經理在公司中,有著相同的職階(職權),每個單位各有本事而且有憑有據,在各自的崗位中努力各司其職。最後,由高階經理團隊(總經理、工務總監等)協助與整合,才讓萬事皆有中的決策。我相信這樣的故事,肯定發生在許多公司、組織,甚至是學生團體之中。部門間是出於「本位主義」的「堅持專業」的決策,似乎都是並非錯誤的事情。中階經理人應適度的拿捏各部門「本位主義」,可以讓公司有更亮眼的決策;但過度堅持以致無法溝同時,則反而可能造公司決策的阻礙,或是錯失良機。此時,高階經理團隊則需出面協調跨部門的決策,釐清各部門專業建議對於公司的「厲害關係」,並依照「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的原則。而在跨部門會議之中,中階經理人也應該秉持「理性」溝通,適度的轉換角度或替對方部門著想的方式,許多意見相左反而會轉化成「成功決策」的因子。

 握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M5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